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钛狐观察

续航有望超1200km,“重庆造”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缓解“里程焦虑”?

作者:韩子文 来源:上游新闻 时间:2024-04-11 15:06

为了缓解新能源车主的"里程焦虑",社会各方可谓铆足了劲:增加更多充电桩、充电时长大幅缩短、换电更方便……但增加车辆的实际续航,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。

近日,重庆新能源科技企业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,该公司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、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/kg的全球首款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。装载"上车"后,新能源汽车续航有望超1200km。

与此同时,多家渝企发力固态电池,打造国内最大生产基地……这是否意味着"重庆造"新能源汽车迎来了"固态电池时代"?是否能够缓解新能源车主的"里程焦虑"?

"重庆造"固态电池有望率先"上车"

这里先普及一个知识点,汽车动力电池普遍采用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,其中三元锂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普遍在150—300Wh/kg左右,磷酸铁锂电池则更低。受到电池重量的约束,主流纯电动汽车一般只能实现600—700km左右的续航里程。而上述这款车规级电池能量密度是三元锂电池的2倍以上,意味着同等电池重量下,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增加到1200km—1400km。

相比传统的液态电池,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,理论上在性能、安全性和寿命等方面均优于液态电池,但在导电率、电极体积膨胀、稳定性方面一直存在技术难题。

去年12月,太蓝新能源重庆二期项目正式开工。该项目规划产能2GWh,以生产乘用车动力电池为核心,兼顾小动力、储能等使用场景。达产以后,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。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量产装车。

重庆有望诞生国内最大固态电池基地

不仅是太蓝新能源,深蓝汽车从2年前就开始加速研发半固态电池,去年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。按此前公开消息,深蓝汽车计划半固态电池于2023年正式搭载在整车上应用。

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,电池PACK生产线一片繁忙,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。经过66道工序,一个个电池包顺利下线,生产效率显著。该项目是赣锋锂电布局的首个固态电池重大项目,固定投资超过50亿元,项目包括固态电池技术研究院、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和电池PACK系统三个子项目。规划目标是形成20GWh的电池产能和10GWh的Pack项目。这些子项目将于今年逐个投产,达产后六年内年产值约220亿元,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。

2023年12月25日,赣锋锂业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,加快推进(半)固态电池研发合资项目及制造产业化项目,并基于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(半)固态电池研发合作,探讨向电池上游锂矿资源、锂盐深加工、电池材料等延伸合作。

车市纯电和插混领域迎重大进展

纵观整个新能源车市,纯电和插混领域的相关技术纷纷迎来了重大进展。

4月8日,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新势力品牌智己汽车亮相发布的智己L6就搭载了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"超快充固态电池1.0"和"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"。据官方透露,搭载该款固态电池的智己L6的四驱版本车型续航可轻松突破1000公里。

4月9日,广汽埃安宣布"昊铂全固态电池"将在4月12日(明日)的广汽科技日上重磅发布,其采用100%固态电解质,拥有超高能量密度、超强本征安全,超宽使用温域,已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。

清陶、卫蓝、辉能、恩力固态、高能时代、盟维等数十家企业均已相继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/kg的固态电池。

不过,大部分车企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大多集中2026—2030年之间。今年3月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,固态电池仍然面临固态离子扩散等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,距离商品化还很远。

尽管固态电池量产"上车"尚需时日,但一系列插混技术的升级迭代,纯燃油车也面临了更大挑战。

如,比亚迪第五代DM-i技术或将于今年5月发布,并将首次搭载在全新车型秦L上,根据官方消息,新车综合续航可超过2000公里,馈电油耗可低至2.9L/100km;吉利汽车也将在今年年内首发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。在该技术的加持下,满油满电最高续航将突破2000公里;东风风神也发布了马赫电混PHEV技术,搭载了该技术的风神L7迎来全球首发,风神L7综合续航可达到1500公里。

新能源汽车续航未来如何,拭目以待。


分享到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文章内容仅供阅读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钛狐网观点和立场。